学生作文网 > 话题作文 > 成长作文 > 追求 >

关于追求名利的作文

时间: 靖婷2 追求
  关于追求名利的作文1:

  可事实上,那些现在有房有车有名有利的人生活得都很幸福吗?他们当初所憧憬的幸福感真的实现了吗?没有。他们依然觉得缺少什么,依然觉得不幸福。

  爱情应该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了,每个人都曾认为拥有爱情就一定会很幸福。

  其实不然,一份真正的爱情需要付出许多心血与感情,所以有过经验的人们往往觉得谈爱情太累,一方面既不敢奢求,另一方面也不愿付出真情去赌结果,爱情是世上最伤人的东西,一旦赌输了,可能遍体鳞伤,所以真正的爱情世人大多要不了也给不起(除非是心灵特别强大丰满的人),很多时候人们所需要的往往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一个伴而已。

  这世上,每个人都是寂寞的,而心灵强大地能够孤独终生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渴望从他人中寻找一种感情的慰藉,来排解一下生命深处的寂寞与悲哀。

  女人累了,希望有个肩膀可以靠一下;男人困了,希望有个女人可以抱一下,只是如此而已,与真正的爱情无关。

  从实质上讲,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只是有些是有形的利(像事业财富等),有些是无形的利(像情感一类等),因而一般意义上的友情、爱情、亲情说白了,也只是彼此相互利用着排解内心的寂寞罢了,而且这些情感往往与利益融为一体。事实上,只有人生到达一定境界一定高度时,人的情感才能战胜这种本性的“利己”而到达“牺牲自我”的境界。奈何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身本性的弱点,所以也就决定了大多数人必定无法拥有那种超越性的情感幸福体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至情只是一种奢侈品,是他们生命所难以承受的。因为承受不起,所以只能退而求伴,求偶,不致让自己太悲凉太寂寞!然而人类另一种弱点——永不知足的贪欲却又无法让人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又缺乏足够战胜前一个弱点的能力,结果在追逐中排遣寂寞却换来更多的寂寞,于是又只能更多地去追逐。生命就在这种轮回中衰落直至消亡,到头来一场空。这个世界由这样的大多数人组成,也就注定了生命内容的空洞与苍白。找不到对手,是一个伟人的悲哀。而大多数找到对手的,却都只是在玩一场排遣寂寞的游戏,彼此相互需要,心里却彼此提防、猜忌,不愿也不敢彻头彻尾地投入与付出,即使赤裸以对时两人也都穿着防护衣。

  每个人都不相信别人,又都不被别人相信,可偏偏又彼此需要。这是人类的悲哀。

  每个人既陷在自身的弱点中无法自拔,也陷于他人的弱点中不能孤立而出,在这样悲哀的世界中,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无法主宰他人,让他人克服他们自身的弱点,来带给我们幸福。但我们可以主宰自己,慢慢修炼自我,逐渐地克服自身的弱点,达到个人的完满,并培养出达观的心态,也就是良好的生活态度。当一个人自我渐臻完善并有了良好的生活态度之后,幸福也就翩然而至。因为他不仅可让自己幸福,同时也可以带给他人幸福了。

  比如爱情。其实没有爱情的日子也可以活出另一种平静的幸福意味,只要你的心里欲求少一些。如果你欲求很多很多,永不知足,就注定你永远不会幸福,哪怕你拥有了真正的爱情,你依然会觉得不满足。有时候,降低一下自己的欲求和对生活的要求,幸福就会来扣你的门了。

  幸福,可以与爱情有关,也可以与爱情无关;可以与财富有关,也可以与财富无关。特别是老了的时候,特别是人寂寞孤独的时候。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的人的眼里,幸福只是一滴水;在饿汉的眼里,幸福只是一块面包而已。

  只可惜人往往都是得陇望蜀,一朝原来的东西满足了,就又期待着更高更多的东西了。所以这个世上真正有幸福感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说哪一天什么什么东西有了,那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其实往往不然。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的生命就是人的意志,意志在它存在的一切级别上,都表现为挣扎,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求而挣扎。我们的命运就是意志的表现,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意志的欲求。而这种挣扎决定了人的本质是痛苦。其一,我们的欲求永远不可能得到完全的满足,刚满足了一个,马上又会产生另一个;其二,我们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段,如果不是这个欲求占据着当前位置,就是另一个欲求占据着,这也就意味着,不是这个痛苦占据着就是另一个痛苦占据着。我们不断挣扎着追求一个个幸福,挣脱一个个痛苦,但是另一个痛苦已经在门外等候了,因为我们的欲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因此,叔本华认为既然人的痛苦来自欲求,只有限制自己的各种欲求,甚至放弃欲求,人才能真正幸福。然而限制自己的欲求,让欲求少一点,说容易,做到却难。所以为什么每个以普渡众生脱离苦海为宗旨的宗教的教义都离不开叫人修身养性这一点?道理就在这里,它们告诉人们:只有不断修身养性才能克制自己欲求,战胜自身弱点,使自己心灵丰满,心态平和,如此自然就能做到知足常乐且自满自足了。

  西方有一则故事:一天,在海滩上,大富翁看见渔夫躺着晒太阳,便责备他说:“大好时光,你怎么不多打点鱼呢?”渔夫反问道:“打那么多鱼干嘛?”富翁说:“卖钱呀!”渔夫再反问道:“卖那么多钱干嘛?”富翁说:“有了钱,就能像我这样,有自由有快乐,悠闲地在这片美丽的海滩上散步。”渔夫说:“我现在不正快快乐乐地躺在少滩上吗?”

  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外在的东西多少,而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态度是一个人人生修为的最佳体现。

  因而,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自足,幸福的自足就是无求于外物,而自满自足。”

  关于追求名利的作文2:

  长期以来,说起追求名利,人们都是不屑一顾的神情,因为在大家的心目里,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单位领导如果评价一个人说:“这个人只知道追求名利。”那么基本上可以说,这个人在单位里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

  “名利”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会为不同的“名利”而发“追求”之力,“名利”也是分“档次”的,不同“档次”的人,会追求不同“档次”的“名利”。

  一介平民,会为班组长的认可或几分钱的利益,而绞尽脑汁苦苦追求;一个普通职员,会因为手中的一点权利,在接受“当事者”一次宴请或几条香烟的贿赂或几句廉价的恭维中,视为人生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一位鄙视权利和金钱的学者,也许会为一篇学术论文的署名而犹豫不觉;一位权倾一方的执政者,因为没能实现心目中更为远大的“目标”而郁郁寡欢;一位“富可敌县”的商人,为早一天完成“富可敌省”的理想而疲于奔命。

  所有这些,几乎含盖了人们生活的全部现象。他们是存在的,根据“存在既合理”的观点,他们也是合理的。的确如此,人类对名利的欲望和追求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天性,是人类的特征。

  人类还有另外一个特征,那就是虚伪。人们最为善长把各种虚伪,隐藏在人类独有的浪漫之中,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把这种浪漫称之为“理想”。例如:人们对“名利”(物资和精神)的追求行为,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基础和社会前进的动力。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否则就很难解释私有制经济,占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现象,也很难解释,我国以前被各种“理想”包裹着的社会状态,为什么要进行目前的“改革”。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人类建立以鄙视“名利”为主流的文化和思想,使这种文化和思想几乎演变成了一种“理想”。之所以称之为“理想”,就是因为它始终没有成为现实,始终是人们的想象,始终是与现实有着很大距离的愿望。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现代社会,以追求“名利”为代表的人类天性,一直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不管你观点如何,我们都很难否认它存在的事实,这种“存在的事实”和文化中倡导的“理想”,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就象是两个顽强的战士,一个在“现实”中,一个在“理想”中,坚持着自己的存在。

  在几十年前的“__”时代,人民公社的农田里,总是有着很多的杂草,我一直认为那是永远锄不掉的,后来有了“自留地”,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在各家的“自留地”里,好象“永远”都没有杂草,我曾经对这种现象大发感慨。再后来,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几句话:“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意思是说,种田不要种公田,只有莠草长的骄。种田不要种公田,只有莠草长的高。这是《诗经》里的一段话。在《春秋公羊传》中,也有“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的说法。春秋时期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二千七百多年了,经过如此漫长的时空,居然与我们现代人在分田到户时的感慨惊人相似,真可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前几天看资料有这样一个调查:让一个学校的二年级的学生写下自己的愿望,当调查结果出来以后,让人出乎意料是,这群稚嫩的孩子的答案是:“总经理,董事长,医生。”当问为什么要当董事长时,一个孩子回答:“只有董事长才有权利,才会制服别人。”唯有一个当医生的孩子还是要当院长。其实孩子们的愿望并没有错,拿破仑不就说过吗:“不想当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由此看来,二千多年的延续并没有结束,历史将继续下去。

  那么我们的文化对于“名利”的定位错了吗?

  古圣人说:“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是“名利”的敌人,“淡泊”是内心超脱尘世的豁达。不为“名利”所累,有着面对一切的从容和冷静,富有远见卓识,而不俯仰随人。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世界万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们对“名利”的理想化的观点好象始终没有变,把淡泊“名利”视为在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中,展现真正属于人的高贵品质。定位不可谓不高。我们当代公认的“文人”余秋雨先生认为:“关于追求名利的问题,这是一种用低层次的人生坐标来读解大千世界的思维习惯。就像饥饿的人会误以为世界上一切人的行为都为了吃饭,挨冻的人都以为世界上一切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找衣服。其实这是一种以自己的认知水平所做出的判断,实际上世界上确实有大量的人并不是在为自己的名利奋斗”,他告戒:“希望大家对世界改换一种读解方式,名利两字并不是大千世界的主要支柱。”

  

  关于追求名利的作文3:不要太过追逐名利

  《红楼梦》里的开篇偈语说道:“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人世间,总是交织着众多的名名利利、是是非非,搅得身陷其中的我们,整日为名利是非所累。

  名利乃身外之物,却最能累人。凡是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必将被名利所困扰。

  清朝雍正年间的白泰官,是当时有名的武术家。平时他喜欢云游四海,这次,一游便是八年。这天,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刚刚走到村口,在村口的树林里,他看见有个十来岁的小孩在练武,一招一式,身手非凡。白泰官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作为武术家的他,一眼便看出这是个练武的好苗子,想着想着,白泰官突然意识到,这小孩如果长大,其武艺肯定在自己之上。一时之间,妒火中烧,白泰官便来到小孩身边,竟然要求试武艺,可想而知,一个孩子怎么打得过一位有名气的武术家?白泰官比武是假,杀人是真,在比武过程中,趁机将小孩杀死。小孩断气前愤愤地盯着白泰官,咬牙切齿地说:“我父亲白泰官回来之后,一定会给我报仇的,你等着……”这句话像一声霹雳把白泰官惊呆了,原来他妒火中打死的竟是他的亲生骨肉。

  可见,一旦被名利迷住了眼睛,有多么可怕,会可怕到六亲不认,可怕到遗憾终生。

  这世上名利双收者毕竟是少数,如果你都想拥有,更多的便是为名利所困扰,因过分追求而落败。现实摆在眼前,如此严酷,不妨把名利看淡一些。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大富大贵,位高权重,人生的价值也并不仅仅能用名和利来衡量。人生若想活得轻松自在,有滋有味,就应该抛开名利,看开名利,看淡名利,这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本色来。

  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这样回忆说:“我得奖的那年真糟糕,得奖当然是好极了,但一年内我什么工作也没做。”可见,对于潜心研究的科学家来说,一夜之间成为名人也并不完全是件好事,对于看淡名利的人来说,也许还能继续潜心研究,对于看重名利的人来讲,也许会被各种头衔、地位冲昏头脑,造成人才的浪费。

  孟子曾经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心中的欲望是极少的,是很有限的,那么对于他来说,获得多少东西都与自己无关,少了也不会让自己感到心理不平衡,而多了也不会让自己欲望膨胀。相反,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无穷无尽的欲望,那么他永远都只会被欲望包围着,不会有开心快乐的时候。

  当然,追求名利并不是过错,关键是要掌握度,不要死死盯住名利不放。苏东坡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是我的东西,虽然只有一毫那么大,也不要想着去拥有。

  著名的数学奇才陈景润,曾经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借着一盏煤油灯,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竟然攻克了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虽然过程艰苦,但他最终成功了!他不但赢得了名誉,也赢得了爱情,而这一切都不是他研究数学难题时的目的,也不是他过分追求的,让他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动力只是他对数学的热爱。

  这就是一个人最难得的心态:不计较名利,淡泊名利,只为喜欢而喜欢。正是由于陈景润的不尚虚华,最终他才赢得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很多东西你越在乎,也许越难得到。相反,不计较得失,不计较输赢,反而能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与收获。

  少一分计较,多一分自在

  若能把荣华富贵视为身外之物,把功名利禄视为过眼云烟,把人生看做一次旅行,所有的成功和失败,一切都是自己参与在内的一场观光,你便能活得轻松、自在。

2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