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体裁 > 散文 >

如何快速读懂一篇散文

时间: 欣欣2 散文

  如何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呢?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读懂一篇文章,在读懂的同时,阅读能力也自然得到提升。那么,怎样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其标准又是什么?

  读懂一篇散文的方法技巧

  对于如何读懂一篇文章,李老师认为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

  一、让学生弄懂生难字词

  教师要告诉学生,在查生难字词的时候,既要弄清楚它本来的意思,还要看这个词在语言运用当中又是什么意思。比如毕淑敏老师的文章《提醒幸福》,“提醒”一词的本义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但在文章中却表示“珍惜”的含义。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些时候,如果望文生义,就词解词就很难理解一篇文章,还有可能误入歧途。

  二、弄清楚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什么写,指作者写作的目的;怎样写的,就是写作的技巧。

  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李老师告诉我们,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文章当中读到引起自己共鸣的一段话,一个词,某个内容,把自己摆进去。

  比如,很多人喜欢《同桌的你》这首歌,因为听这首歌,可以从中读到自己,其中“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明天你是否还想起你昨天写的日记”等等歌词,能让人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的校园生活。所以,“读出自己”就是“学习”,是“欣赏”,是“联想”。也就是通过展开想象,想到了自己,让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李老师特别强调,如果做一个“客观”的阅读者,不算读进去了,只有把自己摆进去,才算是真正的读进去了。

  那么,什么是“读出问题”呢?李老师归纳为三点:一是推敲字词句、二是研究、三是质疑,他告诉学生,即使名家名篇也可以提出问题和他探讨,乃至“批判”。一篇文章真正读懂了以后,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没有读懂就不会有问题。假如读一篇在我们研究领域之外的文章,就会感到“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当然更不可能提出什么问题。

  对于李镇西老师的这些认识和做法,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应该也比较熟悉,但在具体操作中却有明显的不足。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关注的是生难字词以及文章表达的主题,即写了什么,而对为什么写、怎么写却关注的不够。所以一些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历史课、科普课。人们评价这样的语文课缺少“语文味”。

  特别是对于“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个方面,在课堂上就更难见到了,由于在阅读的过程中缺少情感体验,学生与作品难以产生共鸣,所以只能人云亦云,盲目地接收老师的观点,机械地记忆标准答案。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营造适当的情境,要么是貌似启发式的满堂问,要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

  能够“读出问题”,说明学生不仅读懂了,而且还有自己个性的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批判意识也是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的方向。

  看来,读懂一篇文章并非易事,不妨反思一下,我们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阅读教学,学生真正读懂的文章有几篇?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误把记住了某些内容当成读懂了,学生得一个高分,我们便以为教学成功了。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既然如此,那么“读懂了”的意义就不仅仅对于语文的学习。

27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