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读书笔记 >

《一九八四》读书笔记

时间: 廖威2 读书笔记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政治小说。小说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九八四》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一九八四》读书笔记篇一

  温斯顿突然转过身来。这时他已经使自己的脸部现出一种安详乐观的表情,在面对电幕的时候,最好是用这种表情。 P15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社会有时也是如此吧,太多的人在社交场所都有着一副面具,他们切换这副面具又是那么自然、那么迅捷,好像他们从来没有过两副面孔一样。而在《1984》中,这种不同面孔的切换又是更加令人悲哀的,在这个世界里,真正的聪明人,才需要这样的两幅面孔。

  温斯顿的第一篇日记 P18~P19

  在温斯顿的日记里描写了普通群众在观看录像时的残忍的笑声,这个录像是一个身材肥胖的难民在乘船的时候在地中海某处遭到空袭,他落到水里,笨拙的身子在水里浮沉,后来他被直升机发现,全身中了数不清的枪,染红了海水,悲惨的死去。这种残忍的笑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留学的所见,这是一种深切的悲哀。

  有个面目英俊、外表凶狠的九岁男孩从桌子后面跳了出来,用一支玩具自动手枪对准他,旁边一个比他大约小两岁的妹妹也用一根木棍对着他,他们两人都穿着蓝短裤、灰衬衫,戴着红领巾,这是少年侦察队的制服。温斯顿把手举过脑袋,心神不安,因为那个男孩的表情凶狠,好像不完全是一场游戏。P30

  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有一个特别喜欢的扮演游戏,就是好人坏人,能选到好人的总是自豪又欢愉,选到坏人的也会嘻嘻哈哈的配合玩耍,但每个人脸上的神情,说到底,都是童真的欢笑。但是在这里,少年侦察队不是一场游戏,他们让孩子成了侦查员,去侦查与自己最亲近的亲人,去端起枪支指向他人,去残忍的做一些不该是孩童做的事情并以此来获取荣誉。这些孩子也真正的失去了孩子应有的纯真与善良。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P34

  这是一句让人心头凛然一颤的话,在现在这个时代,我很难去想象,思想什么时候会有罪?这是一个思想、言论自由的时代。所以我也无法想象,奥威尔是在目睹了什么样的事情之后,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这句话后来在小说里出现过很多次,每一次都让我的内心非常的难过,有一种心口塞了团湿漉漉的棉花,让人使不上力来的感觉。不管是哪个时代,群众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一定是个悲哀的时代。

  第三章 无产者不是人。P42~p61

  在这一个章节中,奥威尔主要写了温斯顿所在的工作部门——真理部纪录司里的主要工作,这个地方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去修改过去的文案,所有历史资料、小说、新闻等等文字信息,http://i1766.com他们不断的修改,让“历史”符合“现在”,他们的历史不断被更改,从来没有稳定,自然也没有真实,所以温斯顿在写日记的时候,竟然可笑到不清楚自己写日记的确切日期,因为他们早已失去了时间的观念。

  活着的人中,能够把本世纪初期的情况向你作一番如实的介绍的,如果有的话,也只可能是个无产者……“请你谈谈你小时候的事儿。那时候的日子怎么样?比现在好,还是比现在坏?”P81

  这是温斯顿对老大哥营造的世界的一个巨大的疑问,他的思想已经无法支撑他的记忆与现实认知之间的矛盾,他迫切的需要有人来支持他、或者推翻他的想法,他不断的在怀疑老大哥所说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的话,因为记忆中曾经有过比照现实却又让他不能相信。

  可以说,在没有理解能力的人身上,党把它的世界观灌输给他们最为成功。最明显不过的违反现实的东西,都可以使他们相信,因为他们从来不理解,对他们的要求是何等荒唐,因为他们对社会大事不发生兴趣,从来不去注意发生了什么事情。P137

  其实不只是在《1984》中是这样,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对国家发生了的大事小事都不关心,对他们来说,眼前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全部,哪怕吃不饱穿不暖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这是一种思想上的惰性和惯性,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就不去思考。

  当然,没有人承认发生过什么变化。只不过是极其突然地,一下子到处都让人知道了:敌人是东亚国,不是欧亚国。P157

  这是书中第十章 仇恨周 中的一句话。书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双重思想”,他们可以马上去相信一个显而易见的谎言,并且马上把“这是个谎言”忘记。

  乔治·奥威尔说:“所有的作家都虚荣、自私、懒惰,在他们写作动机的背后,都有一个秘密。写书是一种让人精疲力尽的可怕挣扎,就像生了一场痛苦的大病。有一个既不能逃避又无法了解的魔鬼在驱动着我们,否则我们是不会去做这样一件事情的。我们都知道,这个魔鬼,就是使婴儿为得到关注而哭叫的同一个本能。但同时这一点也成立: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抹去自己的性格,否则写出来的东西无法读。好的文字风格像一扇窗子。”

  《一九八四》读书笔记篇二

  花了将近一周时间我终于把《一九八四》这部政治小说看完了,其实真正说起来5月份忙着赶论文的时候我就开始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但是你也知道,有时候小心阅读一本政治小说真是一件挺折磨人的事儿,特别是当你面前还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显然这样的诱惑比听起来比较枯燥和无聊的政治小说内容有趣的多。

  其实挺佩服作者的,因为他用想象力为我们献上了一场令人可怖的思想盛宴。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世界,这里到处充斥着“思想警察”“电屏”“真理部”“仁爱部”“老大哥”“党的思想”……无论是谁都生活在一个时时处处被人监视的处境中,这里没有秘密,没有和平,没有自由,没有亲情,没有家庭,这里只有老大哥,只有电屏,只有绝对的服从,只有不断变坏的物质条件,永不停止的战争和每分每秒都在被修改着的历史。作者再三强调“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最终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打着和平、自由、力量的旗号,然后把战争、奴役和无知带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党——这个世界的统治者——用“老大哥”作为形象代言人,由内党党员进行指挥和控制,由外党党员卖命地运作着整个国家的各个机器,然后对所有人进行最为恐怖和彻底的思想控制和行动的限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依然随着党的情绪而起伏,在党的指挥棒下被动地挣扎,就像演绎了一场安静、绝望、令人窒息的皮影戏,幕前幕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演员,那个世界的群众甚至是外党党员们都机械、麻木地过着自己那越来越糟糕的生活,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党吸取了前辈们的教训,总结了各时代统治者统治失败的教训,因而党通过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想要永久地、牢固地维护其统治。

  《一九八四》以男主人公对现状的怀疑,在思想上出现怀疑开始,以党的思想和信念完全取代主角原有记忆,即以党的全面控制胜利结束,这一路我们的主人公走得小心翼翼,走得形单影只,走得艰辛异常,走得胆战心惊,虽然中途出现了短暂的希望和愉悦,但最终,这位有着异端思想的人儿还是被无处不在的“思想警察”抓了个现行,在“仁爱部”,男主人公被拷打得体无完肤,折磨得奄奄一息,但是让异端者死亡并不是统治者的最终目的,他们先用身体折磨,接着进行精神漂白的方式对着众多思想出轨者进行最为残酷的洗脑,一个人即使再意志坚定,即使再心怀希望,在这里,在这个人人谈而色变的“仁爱部101室”里,变得不再是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现有世界有所怀疑的那个人,因为那个自己已经死去,而活着的,是符合党要求的“合格”的公民,他们不再有自己的思想,不再有对于前尘往事的记忆,剩下的只是绝对的服从和令人窒息的麻木,于是目的达成了,统治稳定了,世界太平了……

  此书留给我们的只是一地令人毛骨悚然的鸡皮。或许对于生活在现在这个思想、言论相对自由的多的时代里,书中描述的种种真的是难以想象和令人信服,但记得老师说过,经历过的人深有感受,同时认为书中所述的一切都很合乎曾经的历史,那么真实而使人挥之不去。

  《一九八四》读书笔记篇三

  1.作者介绍

  《1984》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20世纪40年代末(1949年出版)所著小说。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

  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会有相同的感觉。讽刺,暗示,挖苦,揭露出各种阴暗面。看着就像作者对共产主义深恶痛绝一样。但是....作者因为是共产主义者而被英国的军情五处监视了二十多年。

  正是出于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才让他对于那些借着共产主义之名却行集权主义之实的人充满了仇恨。

  (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到苏联,实际上在列宁之后共产主义在苏联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斯大林的集权主义。再往后虽然斯大林被反攻倒算,但是这也是上层阶级为了维护集权统治的一种方法。直到最后,苏联在冷战中失败和解体。这些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然而苏联的失败,也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只能说明,集权主义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国家是注定会失败的。)

  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2、正文前的废话

  作者对于集权主义的理解已经到了一种可怕的地步。他在《一九八四》这本书里描写的世界充满绝望和无知。但不得不承认在这本书出版发行之后,地球上还真出现了一个类似于里面大洋国的国家。——朝鲜。(我觉得朝鲜的历史价值会在其统治发生变化后变的十分珍贵,简直就是人类文明的反面教材和各种猜想的最好例证。)

  对于下面我所要写的很多内容,大家都可以代入朝鲜来进行比较,你会发现,这本书为什么被给予那么高的评价,因为简直就是神预言啊。

  里面的许多词语也成为了经典,“老大哥在看着你”“新话”“101房间”等等,而镌刻在真理部大楼外侧的那句“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更是体现了集权主义下“双重思想”对正常社会秩序的扭曲。

  3、正文

  一:战争即和平。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世界大战因为核武器的存在而被压制的情况下,战争的目的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

  先摘抄几句书中的话。

  ——“由于人们意识到处于战争中,因此是处于危险中,这使得将全部权利交给一个小小的阶层似乎是自不待言,是为生存下去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同样需要他们做易于轻信和愚昧无知的狂热分子,他们主要的精神状态是恐惧、仇恨、无限敬仰和欣喜若狂。换句话说,他应该具有和战争状态相适应的心理状态。战争是否真正发生着没有关系,而且因为不可能取得决定性胜利,战争进程的顺势逆势也没有关系,需要的只是应当保持战争状态。”

  ——“尽管战争是不真实的,却并非没有意义。它会消耗掉剩余的消费品,也有助于保持那种特殊的精神氛围,那是等级社会所必须的。”

  ——“整个社会的气氛就是一个围城的气氛,谁有一块马肉就显出了贫富的差异。同时,因在打仗,自有危险,结果就是,要维持生存,把全部权力交给一个少数人阶层就自然成了不可避免的条件。”

  大家可以结合朝鲜局势理解上面这些话的意思。前一段时间朝鲜各种宣传要和美国开战,部署火炮威胁韩国,进行各种演**。金正恩视察部队,发表重要讲话,确定斩首行动,选拔特种作战队员,总之就是各种热热闹闹,吸引人眼球。

  虽然很多人担心半岛一旦开战会如何如何,但是一部分人也意识到了,金正恩的战争并不是对国外的战争。而是一场“对内战争”。这时候的战争,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战了,而是一种手法。是为了巩固**统治也好,是为了给民众制造恐慌和煽动也好,反正战争不会打起来。在金正恩的统治下,这种“战争戏”估计还会反复的出现几次。做戏的最好例证就是前几天的朝鲜表示愿意和韩国对话,和美国重启谈判。

  战争对于朝鲜来说,只是用来对民众进行统治的一种方法。(真正的战争有战败的危险,他们不会冒险,当权者总是很惜命,更何况集权者。)但是除了朝鲜之外的国家,战争是什么作用呢。

  真正进行现代战争的国家,也就美国一家了。保持美国的霸主地位,这个原因是肯定有的。维护美国在全球的利益,出于美国各种军工企业的要求和周边的各种财团的利益,战争也是必要的。

  这是打的起来的战争。

  而还有很多打不起来的战争,比如说中日的钓鱼岛之战。打输后的风险太大,不是两国任何一个国家能承受的。所以说打不起来。(大国之间虽然有博弈,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能达成默契的)日本之所以叫嚣战争,也是因为他们国内的政治问题。这个太复杂,就先不详细说了。(日本持续性作死有可能涅槃重生,也有可能被中美两国一起坑了。)

  打的起来的战争是为了钱,打不起来的战争是为了权。

  战争宣传除了转移国内矛盾和激发爱国热情这两点外,还可以通过展示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武装力量来增强国民信心。转移矛盾,激发热情和增强信心,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是这种氛围很容易的就能使社会重归稳定,凝聚人心。

  我国虽然外表看起来坚不可摧,日渐强盛,但是危机也是同时在酝酿。现代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是绝对安全,弱肉强食,逆水行舟,只能说是在尽量维持稳定,不停改变以适应形势。所以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对,能战方能止战,希望我军再接再厉,毕竟现在已经到了每天新闻都会大量充斥军事新闻的时候了。

  勿谓言之不预。

  二:自由即奴役

  作者借用一本禁书,详细阐述了他对于社会制度的看法。

  “世界上一直存在三种人: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他们以很多方式再往下细分,有过无数不同的名称,他们的相对数量以及相互态度都因时代而异,然而社会的基本结构却从未改变。即使经过翻天覆地和似乎不可逆转的变化之后,同样的格局总是重新得以奠定,就像无论往哪个方向推得再远,陀螺仪都会恢复平衡一样。”

  “这三个阶层的目标永远不可调和。上等阶层的目标是保持其地位,中等阶层的目标是跟上等阶级调换地位,下等阶层的目标,如果有——因为他们被苦工压得喘不过气,只是断断续续地意识到他们日常生活之外的事情,这已经成为他们恒久的特点——就是要消灭所有差别,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因此具有相同主要特点的斗争贯穿了整部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上等阶层似乎牢固地掌握着权力,然而迟早会到了这么一个时刻,他们要么对自己失去信心,要么无能力进行有效统治,要么两者皆有。接下来,他们被中等阶层推翻,中等阶层假装为了自由和正义而斗争,因而争取到了下等阶层的支持。但是中等阶层一旦达到目的,就立刻将下等阶层又强行置于原先受奴役的地位,然后自己成为上等阶层。很快,新的中等阶层从另一种或者两种人中分离出来,斗争又重新开始。三种人中间,只有下等阶层从未哪怕是暂时达到过目标。说自古至今从未有过实质进步是夸大其词,即使在现在,虽然处于下降时期,一般人的生活水平跟几个世纪前比起来还是有实质性的进步。但无论是财富的增长,还是举止的文明化、改革或者革命,都不曾想着人类的平推进过哪怕一毫米。从下等阶层的角度来看,历史性变动所意味的,除了主宰者的名称变化,从来别无其他。”

  无论什么主义,就现阶段来说,是改变不了这“三个阶层”的现实的。只能说,尽量增多中层人的数量和改善下层人的生存环境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说自己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消除剥削,消除阶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点估计我们即使进入宇宙时代都不一定能实现。

  反正自己这代人实现不了,我们只要记住“共产主义终将来临就好了”,至于什么时候实现,怎么才能实现,这都是无关紧要的问题。

  里面描写的英社就是一个集权政党,也是一种寡头整体,其有一个半神的领袖,有核心党员,有为了党工作服务的外围党员,有为了供养庞大上层社会而辛勤劳动的群众,它的宣传纲领只有一条即“党永远正确”。

  寡头政体的关键不是父子相传,而是死人加于活人身上的一种世界观,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一个统治集团只要能够指定它的接班人就是一个统治集团。党所操心的不是维系血统相传而是维系党的本身的永存。由谁掌握权力并不重要,只要等级结构保持不变。

  没有人会为了废除权力而夺取权力。

  我们很难区分自由和奴役的区别,我们或许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我们总会被束缚住,被命运、家境、父母、爱等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左右,我们或许一生都在追求自我的纯粹自由,可是,我们无法越出自身的限制从更高的角度进行审视。

  某天,我们突然发现自由或许从来就不曾存在于我们自身。

  三:无知即力量

  这一段就是简单写一些统治手段,国家没有良善的,有的只是无情的统治机器,无论有意无意,其统治手法都不会相差太多。(当然这里写的都是书中万恶的“英社”的统治手段,跟现实社会毫不相干。)

  ——饥荒

  仓禀实而知礼节,不患寡而患不均。

  关于这部分我想说的就是,当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时,他的理性便派不上用场了。而当一群人长时间受到饥饿的威胁,又不至于饿死,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的时候,这些人便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被统治的人。当然你会想到中国那无数次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是“朱门酒肉臭,路由冻死骨”的情况下才会爆发。而当整个国家都处于饥饿的时候,无论官民都是受灾的状态的时候。也就从根本上瓦解了这种可能行。

  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中国是朝鲜的大哥,为什么朝鲜会这么贫困和饥饿,而中国无动于衷呢?为什么不能帮助他们发展,过上好日子呢?

  答案就是,饥饿是用来统治人民的。不是中国不帮,是人家不需要。

  国家统治中饥饿是有效的手段,如果放到更小范围呢。

  传销告诉你答案。在传销组织中,吃不上饭是普遍规则。还不允许成员去外面买,必须保持一个吃不饱饭的状态。

  很多人认为传销组织这么做就是为了省钱,实际上还是为了控制成员和方便进行洗脑。

  ——思想管制

  “如果别人都相信党说的谎话——如果所有记录都这么说——那么这个谎言就载入历史而成为真理。

  党的一句口号说,“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虽然从其性质来说,过去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凡是现在是正确的东西,永远也是正确的。这很简单。所需要的只是一而再再而三,无休无止地克服你自己的记忆。他们把这叫做“现实控制”;用新话来说是“双重思想”。”

  其实思想管制能写的挺多的,比如各种铺天满地的宣传攻势,在现代宣传术和心理学不断进步的今天,说实在话,从小就一直处在影响之中的我们很难能跳出来这个圈子,再加上娱乐社会的形成,能进行深入思想和自主思考的人越来越少。思想管制并不一定是“不让”你想什么,也可以是让你“放弃”思考,因为你会觉得思考并无必要。

  “看这些书有什么用?能让你挣更多的钱么。”

  “看不下去书啊,有时间看看电视剧或者打打游戏多好。”

  “你说的这些书都挺没意思的,还不如看看《马云的生财之道》《李嘉诚教给年轻人的十句话》《一生不得不看的50本书》。”

  其他的思想管制我就不说了,这些事情我们很难意识到,因为已经**以为常了,但是当你突然发现周围有些“不对劲”了......那你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该干嘛还是干嘛就行了,不用觉得多神奇。

  ——仇恨教育

  “当前的敌人总是代表着绝对邪恶的势力,因此不论是过去或者未来,都不会同它有什么一致的可能。”

  我们需要一致的敌人,如果没有外敌我们很容易就开始内斗。一个强大、邪恶的敌人是必要的存在,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不断树立这样的敌人。我们并不需要在意之前的历史,我们通过强大的宣传和统一的舆论可以营造出任何我们需要的关系,我们今天和它敌对,如果需要明天就可以和它和好;我们今天和它不共戴天,明天就可以和它把酒言欢;我们今天强调和它的世代仇恨,明天就可以将之抛诸脑后,不让其影响“两国关系”。还是那句话,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对于我们来说,一个能够调动全民族仇恨,一个能够凝聚全民族意志的“靶子”是必须的,并且一定要强调它的威胁,强调它的不义,强调它的不得民心和天怒人怨,因为对方越是“邪恶”越能彰显我方的正义。对,我们就是正义的一方。我们的政府就是执行“正义”的代理人,就是我们在拳击场上揍趴敌人的代表,因为我们对对方的憎恨,我们可以把最大的热情、信任、崇敬奉献给我们的代表,仇恨越大,我们可以为了“复仇”而做出的奉献就越多,即使是痛苦和牺牲,在“复仇”面前也会显得无关紧要了。

  ——全时监控

  这个感觉不用说了,书中的“电幕”已经基本上在现代社会实现了,我们用的一切电子设备都会记录我们、暴露我们,我们大多数人对于拥有强大监视和管制能力的国家毫无隐私可言。

  我们的生活并不能说受到全方位的监控,但是通过美国“棱镜”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对国民的监控其实是每个国家发展的趋势。我们的数据会被分析,被分类,或许某一天会被识别后判定需不需要消灭,就像美剧《疑犯追踪》那样,我们无处可躲。关于监控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摄像头越来越多,监控设备越来越先进,所有的一切都连上网络,并且网络速度越来越快。嘛,按照电影和电视剧的规律来看,好奇心害死猫,无知才是最安全的。

  看吧,无知即力量。

  4、结尾

  最后,我还是用一段摘抄结束这篇读书笔记吧,因为我的生活中就遇见过这种炫耀权力,以让人受苦为自我满足的混蛋。

  “我们可不是那样。我们很明白,没有人会为了废除权力而夺取权力。权力不是手段,权力是目的。建立专政不是为了保卫革命;反过来进行革命是为了建立专政。迫害的目的是迫害。拷打的目的是拷打。权力的目的是权力。现在你开始懂得我的意思了吧?”

  他又换了口气说。“真正的权力,我们日日夜夜为之奋战的权力,不是控制事物的权力,而是控制人的权力。”他停了下来,又恢复了一种教训聪颖儿童的教师神情:“温斯顿,一个人是怎样对另外一个人发挥权力的?”

  温斯顿想了一想说:“通过使另外一个人受苦。”

  “说得不错。通过使另外一个人受苦。光是服从还不够。他不受苦,你怎么知道他在服从你的意志,不是他自己的意志?权力就在于给人带来痛苦和耻辱。权力就在于把人类思想撕得粉碎,然后按你自 己所选择的样子把它再粘合起来。那么,你是不是开始明白我们要创建的是怎样一种世界?这种世界与老派改革家所设想的那种愚蠢的、享乐主义的乌托邦正好相反。这是一个恐惧、叛卖、折磨的世界,一个践踏和被践踏的世界,一个在臻于完善的过程中越来越无情的世界。 ”

32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