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5篇
《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里略所写的反省笔记,由后人经过各种方式拼凑流传,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难以考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沉思录》读后感,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沉思录》读后感篇1:
沉思录是一本好书,尽管随着时间流逝,奥勒留写书时的历史背景和一些感想的来源已经不可考察,也因此造成很多理解上的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沉思录这本书本来就由许多只言片语组成,但是正是从这些一段一段的文字中,让我们吸取到精神的营养。
书中阐述了很多人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比如,卷一中所说的奥勒留的亲友们所具有的品质。有的人保持仁爱宽厚,学会活的慢条斯理,为他人着想。有的人善于自制,既亲切和蔼又庄重威严。有的人低调朴实,不故弄玄虚。这些良好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去借鉴。但是真正最为可贵的,不正是马克奥勒留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个人素质吗?良好的品质,不只在于它让生活在具有美好品质的人身边的人生活地更惬意的环境,也在于,给拥有良好品质的人一个与环境更加适应的机会。这正是伦理的意义吧。
读一本书,有的是学会技巧,有的虽然不能让人学会技巧却可以真正的使人的内心发生改变。沉思录是一本具有改变人内心的力量的书。
读沉思录,让我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对善良,或者对自己做人处事的方法,有影响。在之前我一直以为,善良就是尽量让别人更加方便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现在,慢慢的学着尊重自己的理性。将理性与道德结合起来。做事情要成熟一些,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做事情。当然,依然没变的是时刻记得尽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正如书中所说,“不能被欲望驱使,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考虑,自己是不是出于与野兽无异的欲望而去做的。要想想作为一个人,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是否对自己有益。”
对一本书,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有人说沉思录是一本哲学的册子。在我看来,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启迪。它教会我们做一个冷静而又达观的人人是感性动物,上天在给予我们感情的同时,也给我们理性。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先要衡量并且计算用不同的方式行事的得与失。
书中很多地方给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提供指导:“时时处处只注意自己的行为正当、高贵和良善的人,他的心灵是多么坦然啊!不要窥探别人的内心的黑暗,不要左顾右盼,而只是笔直地一路向前。”又或者这句“在别人问到你在考虑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说出来。”我知道这些事情很难办到,但是至少它们提供给我们一些思路,让我们去反省自己的行为。我常常把这些话铭记在心,常常反省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可否认,人们常常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譬如无谓的抱怨之类的东西,但是,这类事情,是经过仔细考虑可以避免的。或许有成就与无成就的人的区别,很大部分就是因为有成就的人做了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由于自己的无知,很多地方还读不懂,但是这并不影响自己从书中获得一些东西。比如马克奥勒留一直在讲与神性相连通的理性,或许他本来是要讨论一些更加深刻的哲学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了解尊重自己的理性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
其实自己的收获,或因为零散难以陈列,或因为抽象难以表达,所以上边说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读完这本书,更加坚定了我读更多的书的信念,我将会在下学期尝试着读更多的书籍,尽量完成自己大一时为自己制定的读完一百本课外读物的阅读计划。
《沉思录》读后感篇2:
一位朋友极力推荐我《生命沉思录》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心灵养生好书。于是上网购得细读一遍,怀着一种谦卑、探索、仰望的心情慢慢的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被作者幽默的谈吐、诙谐的文字深深吸引,更被她独特的见解深深震撼。
《生命沉思录》作者曲黎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她的双学历印证了最初我对她在书中文字风格、用词表达上的猜想:文学风格中贯穿医学理念。品位她的文字,鉴赏她的见解,我感受到了她的乐观、开朗、渊博、深厚、高远。
《生命沉思录》是一部非常有趣而充满大智慧和深刻哲理的关于生命的感悟之作,随手翻开几页,便被书中精彩美妙的解读深深吸引住。大的道理精深的内容我没记住多少,倒是被作者几个特别的观点记忆深刻,很是认同。
第一个观点:最大最好的养生就是“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情”。说得多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当然身心是充满愉悦的,一个人在充满愉悦快乐的心情状态下他会生病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成天山珍海味事务缠身满心忧愁的富翁和一个欢欢喜喜思想简单粗茶淡饭的人相比谁更健康呢?不言而喻,简单快乐的人更健康。所以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就是最好的养生办法。如何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感恩。感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每一朵花,每一株草。一个有着一颗感恩世界的心,他想不快乐都难。
第二个观点:自然的是最美的。大家认同这个观点吗?自然的就是最美的。针对于现在大多数女性喜欢将自己的头发染成各种颜色,红的黄的甚至还有绿的蓝的,先不说化学药品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就说那五颜六色的头发真的好看吗?有调查显示,中国男人有百分之九十五喜欢的还是女人自然黑黑的头发,顺顺直直的头发。所以女人与其又花银子又受罪的折腾自己的头发,不如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读读书陪陪爱人和孩子,陪陪老人更让人觉得可爱和动人。
第三个观点:自己永远是最美的。对,每天出门前照照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鼓个掌,竖个拇指,我就是最美的最棒的。OK,带着这样的心情,你今天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呢?
看到此处,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已经心潮澎湃了?一口气读完这本书, 作者书中就衣食、男女、婚姻、性爱、人性、生死、灵魂、宗教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作者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视野,会让人思维开阔、心灵安宁、心情开解、心胸宽广、豁然开朗、潜移默化中引导、鼓励读者以一种更加积极、乐观、向上、为善的大视野、大胸怀去面对生活、感受生活、经营生活。
《沉思录》读后感篇3:
我第一次正式地接触哲学类的书 ,应该是在8个月前的时候,当时读的是《与神对话》。那个时候我还在SIOC,刚进实验室不久,是在我做出正式退学的决定之前。那时我是很迷茫和无助的,每天一睁眼,自己面对的就是很不喜欢的一眼就可以望到尽头的生活,与此同时,我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十分不支持我的发展,所以每天都无精打采,心中不时地冒出赶紧退出的想法。但每当我想采取行动的时候,都被面临的阻力吓倒,这既包括退学以后去哪里,做什么,该怎么说服父母,周围的人会怎么劝阻我等外在压力,也包括自己从小形成的一些自己未经检视过的信念,比如担心别人的说法,自己不坚持下去就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有毅力的人等。
那时候的我心里是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的,但我也是很幸运的,正是这些压力迫使我不断去思考,而这些曾经在我眼中看起来是那么不可理解的形而上学的问题,在关键时候一再的拯救了我,它们迫使我去回答这些问题:“我是谁”,“我到底从哪里来”,“我该向哪里去”,“我到底该过怎样的生活”以及到底“我为什么而活”。很多时候,当我有了思考的愿望,这些答案便会慢慢地在我心底形成,最终浮出水面,告诉我属于我自己的答案。
现在回头去看过去,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个答案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这个答案不属于其他任何人,不属于我的父母,不属于我朋友和同学,更不属于其他世间的一切,它在我的父母看来是不可理解,它在我喜欢化学的同学的眼中看来是怯懦和无知,在我不喜欢化学的同学眼中看来是及早脱身,但无论它面临多少赞美和指责,它都是我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因为它只属于我,几乎不掺杂外在任何的意见,它让我明白,我应该撇开外界的一切意见,勇敢地去过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活出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而不再活在来自外界的意见和判断之中,“抛弃意见,你将得救”,它是我压抑许久的灵魂告诉我的抉择,我的灵魂告诉我,你不可以再这样顺从。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有这样的看法“ 在变动的社会中,人的生命趋向从来都不确定,只有那些追求着天赋和兴趣的人才能在这些不确定中碰到美丽的意外,这就叫connecting the dots,就是收集这些点。”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dots都会连接在一起。 他说“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它与将来的关系,十年之后再回头看两者之间关系就非常非常清楚,你们当然也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才能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所以你必须确信那些点点滴滴会在将来你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勇气,宿命,生活,姻缘,随便什么,相信这点点滴,能够一路连接,会给你带来遵循本觉的自信,它使你远离平凡,变得与众不同。”
事实上,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乔布斯的这段话到底对不对,因为我有记忆的人生只有一次,没有任何依据我是无法证明某件事的真伪的,但是尽管这句话对许许多多对未来抱着极大希望,想要复制他人成功的人来说很残酷,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生理、心理、遗传等各方面都不同,即使你采取了和乔布斯一样的人生轨迹,谁就一定能保证你的选择就一定能复制乔布斯的成功呢?然而,谁又能证明你采取了和乔布斯一样的人生轨迹,你就不能获得和乔布斯一样的成功?所以,一切的一切无关乎他人,只关乎你自己,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可以给出答案,你的答案就是你不断采取的行动,其他人没有任何资格来给你的未来定下其终点。
当我仔细回顾我的过去,我发现很多事当初我在做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有没有用,或者说当初根本就没用,我只是遵循着我的内心去做,但是就是这些当初看起来没用的东西,在后来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说当初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未来就一定没用吗?其实不是的,所以我只随着我的本性而生活,按着自己的本性去收集我生命中的dots,我也不知道我未来走向何方,但我始终遵从内心的指引,并坚信行动的力量。
我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因因为我感到这样的态度让我很安心和快乐,正如《博物馆奇妙夜3》里面,当主角的儿子做出了不去上大学去当DJ的时候跟他父亲说的话一样,他说“我不知道这件事适不适合我,但我知道这就是我下面要做的事,之后我回去继续并尝试我的下一个选择。”我也不知道我做的每件事在外人看来是否适合我,但是我的内心总会有一种发自心底的热情和求知欲,让我做我想做的事情,这种热情和求知欲不是来自外在的事物,比如金钱、名誉什么的,事实上这些外在东西等我进入黄土那天也就烟消云散了,而唯一能留下的就是我不断修炼的灵魂。所以当大人们问我这样的选择前途怎么样,能不能赚钱的时候,我总是会编出一套很好的东西来骗骗他们,告诉他们未来多么多么好,他们就总是会安心。
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这回事的。我的选择,只是因为我遵从了自己的灵魂的召唤。《小王子》中的那句话我特别认同,“看东西要用心才能看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我做的这些选择根本没有太多外界的支撑,或者说就算有,我也没有在意他们外界的支撑有多大,它也不是贪痴嗔各种欲望的诱惑,而是我逐渐感受到了我的灵魂,我的内心,它告诉了我,我应该夜以继日做的事,它告诉了我,做什么会让我的灵魂更有力量。其实,我心里一直很明白,谁也不能保证我的选择能让我达成一个可以勾画出来的成功者的伟大目标,比如名誉,地位,金钱等等,但是我的选择的的确确地告诉了我,这么做我可以走在我自己想走的路上,即使这路崎岖坎坷,我也会笑着走下去。
退学那个时候我面临的压力,最大部分来自我的父母,其次来自外界的说法,比如我怯懦,软弱,习惯放弃什么的,那个时候我还没有一颗比较强大的内心,还不足以抵抗外界意见的冲击,人脆弱的时候难免也渴望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可是很遗憾,渴望别人的认同无异于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他人去操控,所以当我走出来时,我清醒地认识到,人的一生只由自己去选择,“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里面没有自己,只有别人”。后来我看到杨绛先生百岁文章的那段话,我深深地认同和感动,不禁感叹这是一颗多么强大的灵魂,她是这样说的: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当初我的很多同学都说是因为我家境好一些,所以我可以退学,其实,现在想一想,如果真如我的有些同学说的那样简单就好了,只是因为我的家境,所以我可以无忧无虑地退学。但事实上,当时给我压力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内心,这对于当时的我是很难克服的,尤其在我父母很强的控制欲,以及他们把他们的未来绑定在我身上的思维的前提下。而在我突破这一切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再丰富的物质也无法让你心灵强大,唯有强大的内心才能铸就非凡的灵魂。
其实,我觉得我真的是很幸运,退学之后,我碰到了很多很多的人,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他们都成为了我的导师,让我的各方面得到了飞速的进步。Forexman的导师们—陈老师,张老师,王老师,刘老师,MOS大田老师,51talk老师,知者在行等等,他们不是抬起头做做模样,以名声来压倒一切,而是切切实实地教会了我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他们是我一辈子的恩师。回头看这7个月时间学到的东西,可能会比我在SIOC读好几年学的东西都多,我感谢我的老师们,感谢这一切。
到现在,我不得不说,当初我退学的决定真是太棒了!我不仅找到了我人生的方向,更有了属于我自己的人生哲学。所谓孔子的三十而立,有一种解读就是30岁的时候拥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原则,而不再被外界的人事物所主导、左右。而我在自己24岁这一年,逐步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有人说,“思想又不能当饭吃”,我的看法是,“正是因为你没有思想,所以你看不到它的力量。”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思想,可以激发你深层次的潜力,让你在你想要的生活中自由自在地拼搏与翱翔。
沉思录卷一的开头语是“一方面能够坚强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我想,无论什么时候,唯有对人生清醒的思考和理智的选择,才能不断踏上通往高尚灵魂的路,唯有不再受欲望和外在所诱惑,才能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正如杨绛先生锁说:“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清醒的认识,会让你原本痛苦的一切变得那么的快乐,因为你清醒地知道它们的来意。
这是我读完《沉思录》的一篇读后感,这本书是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话,这本他从没有想要出版的书,却成为了生活在两千年后的我们的巨大财富。以后的日子,我会在我的日志里把自己对于沉思录的解读写下来,这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思考,如果可能的话,希望自己的浅见也能够给他人带来一点启发。